7月14日至17日,水利工程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团赴渭南市合阳县,围绕“匠心传艺,薪火相传”主题,以青春脚步丈量非遗厚度,以青年视角讲好文化故事。
走进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,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路到明清民俗文物的精巧形制,从“古莘文明”的考古发现到《诗经》文化的实物佐证,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边听边记,沿着“商周合阳”到“近代风云”的千年轴线,触摸黄河岸边的文明脉动,深刻理解了“非遗传承需先溯其源”的深意。
来到合阳融媒体中心民俗文化馆,队员们被正在展出的花馍艺术所惊叹。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面花从和面发酵到塑形蒸制的全过程。一朵朵色彩浓烈、寓意吉祥的面花仿佛跃然指尖。队员们第一次发现,原来蒸屉里也能开出“艺术之花”。
步入合阳县师生书画展现场,百余幅书法、国画作品以笔墨丹青铺陈出“党的光辉照我心”的深厚情怀,为实践队带来了浓烈的文化洗礼,更让大家看到了红色主题与非遗元素碰撞出的独特火花。同学们边看边议,更深切地理解了“用传统技艺讲好红色故事”的深刻内涵。
在合阳焕能民俗文化工坊,队员们见到了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、古莘书画院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、省级非遗传承人赵焕能老人。满墙色彩艳丽的纸塑窗花作品,从“喜上眉梢”到“耕读传家”,一张张窗花诉说着农耕文明的浪漫。队员们围坐学习“折、画、剪、展”工序,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,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。
来到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,队员们领略了“小葫芦大产业”,千余件葫芦作品令人惊叹——镂空雕刻的灯罩、彩绘民俗故事的摆件、融入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,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。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、陕西省非遗保护传承人宋鹏杰将葫芦种植与非遗技艺结合,带动农户增收的故事,让队员们看到非遗产业化的潜力。
在合阳县标杆社区凤凰社区,通过座谈,队员们了解了合阳非遗文化的基本情况与传承现状。会后分组走访社区居民,发放非遗文化调研问卷,收集群众对非遗保护传承的看法与建议。从退休老人回忆“家家贴窗花”的过往,到年轻社区工作者期待“非遗更时尚”的心声,这些一手信息为后续的实践总结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“寻脉合阳艺心传薪”实践团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,用行动践行传承使命,既要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,更要做创新传承的践行者,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新的生机。
(文/水利工程学院 责编/张唯莎)







